一年一度的“双11”临近,网购又成为消费者近期热议的话题。从10月21日开始,今年“双11”的预售就已启动,在手机淘宝上,各类商品页面上也都标出了各类优惠项目。
这些优惠到底怎么用?难吗?算起来复杂吗?针对这些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随机从手机淘宝的“双11”主会场里抽取了美妆、服饰、3C数码类别的10款商品进行测算。
从结果来看,随机测试的10款商品中,其页面标出的“到手价”,在实际支付中就是该价格,而且大部分商品都做到了近期的最低价。说明今年“双11”购物体验有了较大改善,消费者只要按照页面标明的价格购物,就能买到处于历史最低价位的商品。
“到手价”真的能到手
往年“双11”优惠项目多,但是算法比较复杂,今年情况如何?北青报记者体验后发现,今年“双11”在商品页面上都标出了“预售券后价”,而商家在商品详情上也都帮消费者算好了“到手价”。如果根据到手价领券购物,那么今年的购物体验确实会提升不少。
记者以一款身体磨砂膏为例,发现该日用品的“双11”预售价格为119元,而页面标明的“到手价”为69元。经过验算发现,该商品页标注的到手价与实际情况相同,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付定金(20元)+尾款(79元)-商品优惠券(30元),就能以69元的价格买到该商品。
此外,记者还通过第三方比价工具发现,该商品此前近半年最低价格为79元,“双11”中69元的“到手价”比上述价格还要再便宜10元。
北青报记者对其他商品也做了测试,比如一款电动牙刷,商家在页面上标出了339元的“到手价”,价格标签上也有“预售折后339元”的标志。在实际支付中,消费者支付50元“订金”后,尾款变为了289元,最终价格确实为339元,与标出的“到手价”再次一致。
在北青报记者测试的一共10款商品中,页面标出的“到手价”全部与实际计算结果一致。
优惠力度大且形式多样
北青报记者发现,由于今年“双11”到手价都已经标在了商品页面上,优惠券的领取入口也都被聚合在同一页面上,这一举措确实简化了消费者的购物流程。
此外,对于优惠力度而言,在上述10种随机抽取的商品的历史比价中,北青报记者也发现,今年“双11”力度其实不小:10款商品中8款都做到了历史最低价,甚至更低。而仅有的两款没有减到最低价的商品,其中一款商品仅比最低价高2元左右。另一款美妆产品则是因为没有参与“双11”满减活动,但赠送了一瓶小样,如果将该小样的价值也折算进去后,会发现优惠力度依然不减。
今年“双11”购物体验有较大改善
经过实测,今年“双11”的购物体验整体比较理想。往年的“计算难”“页面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不符”“流程复杂”等问题都有了明显改善。
某品牌的电商负责人曾在采访中透露,现在电商平台为保障“双11”活动的吸引力,对商家参与“双11”的商品活动价有严格的把控。像淘宝和天猫平台,必须为至少是活动前30天、活动后15天的最低价,在这“45天最低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类优惠项目,由此让今年“双11”的大量商品都实现了价格的历史低位。
一直以来,各地价格部门、工商部门以及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都为了保障“双11”体验采取了诸多措施。《电子商务法》中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由此可见,“双11”也推进了电商市场变得有法可依,行业也将逐步正规化,消费者权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旅游企业推出预售活动,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近期紧张的现金流,有效回笼部分资金,另一方面也是为旅游行业复苏而“暖场”,但预售的是未来的旅游产品,对消费者来说会存在哪些风险呢?旅游企业如果不控制好预售规模是否会导致“透支”未来利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薇薇(除署名外)
“双11”才过不久,“双12”又将到来,很多电商平台和品牌把重点放在吸引粉丝“流量”上。从明星发布预售链接,到推出明星定制礼盒、联名款产品,再到购物赠送签名海报、线下见面机会等,“粉丝经济”比往年更为抢眼,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
“这两天好几家店铺的客服各种发短信、打电话、留言催我给好评,难道消费者连选择给不给好评的权利都没有了?最怕这样不停被push(推送)。”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抱怨,称近期遭到了卖家花式催好评。
“双11”期间,电商平台及网店卖家各出奇招,“预售商品”“盖楼”“购物津贴”……各种专属名词令消费者眼花缭乱。那么,“双11”消费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如果不慎入“坑”,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
第十一个“双11”刚落下帷幕。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双11”期间销售数据,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今年11月1日到11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超8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6.7%。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电商平台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营销刺激网民的网购热情,激情消费或提升了下单数据,但也造成了部分购物者的过度消费。201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数字不是“双11”的全部。天猫及淘宝总裁蒋凡表示,这是一次体现新消费力量的“双11”,新的消费人群、消费供给以及消费场景大量涌现。
65英寸电视8秒销售破1万台;华为Watch GT2 智能手表45秒销售1万只;扫地机器人1分钟内卖出1万多台……11日零时开始,“双11”购物促销进入高潮,京东商城主要商品销售一路上涨,一连串去年刚刚创下的销售纪录被再次打破。
“双11”不只是电商的狂欢,线下也同样精彩。“双11”前的双休日,北京各大商圈人头攒动,无论是商超还是百货、购物中心都推出大力度优惠和线下体验,吸引市民线下购物。
一年一度的“双11”来了,大家在尽情买买买的同时,也要睁大双眼,谨防掉入购物陷阱。倘若在收到包裹后,发现货不对板、遇到产品质量问题,该怎么办?昨日,广州互联网法院通报多件网购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法官为你支招如何避免纠纷和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