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个“双11”刚落下帷幕。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双11”期间销售数据,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今年11月1日到11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超8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6.7%。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谈及今年“双11”呈现出的新特点,高峰表示,一是升级类商品热销。新品首发拉动品质消费,众多快销品品牌和国外新品牌选择在电商平台发布新品,新款手机、运动手表等成为热销产品;21个中华老字号品牌销售额增速超50%。二是服务类消费快速增长。医美、口腔、体检等健康消费成为新热点,相关服务预约增长了5倍以上;在线旅游销售额增长超百分之百,家政、汽车服务等保持增长势头。三是新兴市场空间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新增网购用户约7成来自以三四线城市、县城、乡镇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二三四线城市的小城镇青年对于旅游产品需求增长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居民,家电、美妆、家具等畅销产品中,60%的订单来自新兴市场。四是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高峰表示,电商平台加速了业态的整合,通过对线下门店开展全面数字化改造,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圈,逐步形成全生态消费模式;物流效率也因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得到有效提升。五是定制消费推动品牌供应链升级。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帮助品牌企业按照需求定制商品,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双11”期间,母婴专用洗衣机、加湿器等新产品销量与10月份相比成倍增长。(记者袁璐)
“双11”才过不久,“双12”又将到来,很多电商平台和品牌把重点放在吸引粉丝“流量”上。从明星发布预售链接,到推出明星定制礼盒、联名款产品,再到购物赠送签名海报、线下见面机会等,“粉丝经济”比往年更为抢眼,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
“这两天好几家店铺的客服各种发短信、打电话、留言催我给好评,难道消费者连选择给不给好评的权利都没有了?最怕这样不停被push(推送)。”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抱怨,称近期遭到了卖家花式催好评。
“双11”期间,电商平台及网店卖家各出奇招,“预售商品”“盖楼”“购物津贴”……各种专属名词令消费者眼花缭乱。那么,“双11”消费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如果不慎入“坑”,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
电商平台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营销刺激网民的网购热情,激情消费或提升了下单数据,但也造成了部分购物者的过度消费。201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数字不是“双11”的全部。天猫及淘宝总裁蒋凡表示,这是一次体现新消费力量的“双11”,新的消费人群、消费供给以及消费场景大量涌现。
65英寸电视8秒销售破1万台;华为Watch GT2 智能手表45秒销售1万只;扫地机器人1分钟内卖出1万多台……11日零时开始,“双11”购物促销进入高潮,京东商城主要商品销售一路上涨,一连串去年刚刚创下的销售纪录被再次打破。
“双11”不只是电商的狂欢,线下也同样精彩。“双11”前的双休日,北京各大商圈人头攒动,无论是商超还是百货、购物中心都推出大力度优惠和线下体验,吸引市民线下购物。
一年一度的“双11”来了,大家在尽情买买买的同时,也要睁大双眼,谨防掉入购物陷阱。倘若在收到包裹后,发现货不对板、遇到产品质量问题,该怎么办?昨日,广州互联网法院通报多件网购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法官为你支招如何避免纠纷和有效维权。
双11未至,电子烟遭遇多个电商平台的下架,近期,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与电子烟有关的敦促、禁令和相关通知。
相信大部分女生在得知天猫双11预售期,男士彩妆销量排名前十单品中有7款是素颜霜时,是震惊并惭愧的。毕竟,当你走在路上,迎面走来的男人,妆可能化得比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