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这标志着我国正式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是民生重点。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部分,就养老服务提出如下工作任务: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而在2020年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部分,就养老服务提出如下工作任务:发展养老、托幼服务;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居家养老、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在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部分,提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社区养老服务,从中可以窥见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方向。
今年2月23日,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媒体关于“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工作问题时也提到,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优化机构养老,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强医养康养相结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护刚需。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服务监管,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企业
布局社区居家养老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打死都不要去住养老院,住进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84岁的崔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原本根本没考虑过会去住养老院。但年长她4岁的先生身体每况愈下,到了大小便失禁的地步,她独自难以照料,晚辈也忙于工作无暇分身,最后不得不陪同先生一起入住了广州海珠区的养老机构越秀海颐苑。在这家养老机构内,大多数是她的同龄人,有的甚至年近百岁。虽然记挂家人和朋友,崔阿姨在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我每天都会在大厅里练习两小时的钢琴,周三还会有个小型音乐会,疫情期间三餐会送到房间里,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而因养老院地处闹市,家人每周都会来探访两次。
像崔阿姨这样“被迫”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不在少数。南方日报记者从越秀海颐苑获悉,这里首期65张床位已经住满,长者平均入住年龄在80岁以上。家住海颐苑附近小区的钟丽(化名),丈夫因身体状况恶化不得不住进了养老院护理,钟丽几乎每天都要来探访,陪同丈夫做操锻炼,有时候还煲了汤带过来。“如果不是支付不起两个人的费用,我也想住进来。”钟丽告诉记者。
来自广东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全省共有养老机构1834家(其中,农村敬老院1186家),养老床位48.27万张(其中,农村养老床位22万张),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41.3%和108%。虽然相对于老人群体的数量,养老床位比例仍然不够,但也并非所有养老床位都“一床难求”。华邦美好家园养老有限公司东南区域副总经理刘东告诉记者,目前养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错配现象,“郊区的大型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而市区小型嵌入式养老机构往往需要排队等候。”这一方面跟老人的养老观念有关,希望在家附近养老;另一方面也跟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给不足有关。
家门口养老的供给难题,一方面受制于老城区可提供的物业有限,寸土寸金;另一方面也受制于“邻避效应”,因此虽然需求量大,但市场供应量并不多。相比来说,郊区的大型养老机构用地便宜、床位多,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智能化助力居家养老
探索新模式
如何解决大部分人群的养老需求?养老企业也在探索。
“目前机构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居家养老床位成为重点。”刘东介绍,家庭养老床位既解决了老人在家中养老的安全痛点,也适应市场专业照顾的需求。
但从企业运营成本来说,一对一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一对多的服务模式相比,意味着更高的支付成本。刘东指出,整个养老市场虽然巨大,但投入大,回报期漫长,养老企业通常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大致测算,养老机构从投入到收回成本,好的项目需要6-7年,有的甚至需要8-10年。养老机构的成本主要由物业租金成本、人力成本、膳食成本、前期投资分摊等组成,其中人力成本起码占到40%。“养老行业是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收费标准不可能同步增长,就会面临成本挑战。”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推动居家养老的智能化改造,正成为破题的方向。刘东介绍,华邦美好家园率先探索“养老+家政”融合发展模式,在广州市越秀、海珠等区打造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供应的颐康中心,承接运营“广州平安通”呼缓关怀服务,每年输出逾60万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成为广州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社区护理站”“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等试点单位。
来自江苏的养老企业九如城集团也同样在布局居家养老市场。“我们在白云区的颐康中心,建立了大数据监控平台,目前已经为附近居民安装400套安全照护系统装置。”九如城白云中心项目主任黄丽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2020年9月1日起,中心开始承接居家安全照护系统设备服务,设备包括4个传感器,门磁可监测长者行动轨迹,红外线可监测长者身体状况,燃气传感及烟感可装置于厨房,拉手一般装置于洗手间等行动轨迹较多的地方,独居长者一旦触动报警装置,报警系统将显示住户姓名及住址信息,方便长者紧急求救及平台进行相关施救。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增长非常快速,可见市场需求强烈,目前虽然以政府购买为主,但市场化部分也在拓展之中,未来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服务效率以及降低成本,为更多长者提供可及性、多样性的服务。”刘东最后说。(记者 严慧芳)
“维权”、“曝光”、“质量”、“服务”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据悉,苏宁易购将联手各品牌,从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全面出击,打响“315全民焕新节”。苏宁生活家电从智能家居、厨房电器、个护、美健小家电开启315品质焕新购,联合美的推出智能小家电365天“只换不修”服务。
近年,广州不少餐饮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餐饮业场景,科技智慧餐饮进入风口期。餐饮服务机器人甚至成为头部餐饮企业发展的“标配”。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失信“黑名单”制度的提案。在他看来,近年来出现的“黑名单”泛化使用趋势一定要得到纠正。
保险销售的“双录”能够让销售过程“可回溯”,这是中国保监会为进一步规范保险销售行为、保护双方合法权益推出的管理办法。
3月9日下午,开封市新城办事处晖达社区特邀请开封市家长教育协会会长高谦、副会长周德军、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曹杰、秘书长张小娟、中国诗词学会会员纳兰念辞一行至晖达社区开展《成就自己,孩子从此不再逆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为进一步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墙,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近日,金水区北林路街道亚卫社区党委联合辖区公共单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土壤肥料站,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畅通居民与人大代表的沟通渠道,3月10日,郑州市金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燕建华在文雅社区代表联络站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
3月10日,郑州市北林路鑫苑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单位鑫苑物业、梓闻社工、方正水利、外国语小学、实验幼儿园、七十五中学等单位负责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
3月9日,郑州市北林路恒升社区网格长召集景明街2号院的居民代表和热心居民召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