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闻热点 > 正文

"网红带货"背后隐藏数据造假产业 电商数据成"皇帝的新衣"

2019-10-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353万次播放0人下单?近日,微博平台发布消息称,有用户通过某网红账号付费推广产品,发现该账号存在严重的“刷数据”行为,经微博调查属实,决定关停该账号。

  对于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有网友调侃“早知道数据有水分,但至少也是油里兑水,差点儿也是水里面掺点油,谁曾想这次全是水,一滴油都没有。”无疑,这场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闹剧,揭开了“网红+电商”这一新业态中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

  本来,借助网红来带动电商销量的模式无可厚非,但一些“网红带货”背后潜藏着庞大的数据造假灰色产业。此前,曾有媒体揭露过,国内目前刷量平台至少有1000多家,其中头部的100家每月流水超过200万元,估算从业者累计达900多万。难以想象,这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是如何与平台方、网红等“合谋”,给数据穿上“皇帝的新衣”。

  数据刷量、造假何以成为久治不愈的行业顽疾?今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说了句实在话,“一些商家揣着赚一笔是一笔的思想,把价格定得虚高,却不太重视商品质量。”

  这话不假。互联网时代,商家想要增加曝光率是正常的。但倘若把心思都花在“打扮”自己的数据上,不想着提升产品和服务,可就大错特错了。且不说假冒伪劣泛滥坑害消费者,监管部门不会袖手旁观,就算侥幸逃脱法网,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也不会罢休。

  嘴上叫着“亲”,心里想的却是掏空消费者兜里的钱,这样的歪门邪道注定不能长久。透支了消费者的信心不说,也出卖了品牌商的利益。前段时间,第三方监测平台秒针系统《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的占比为30.2%,品牌广告因异常流量造成的损失超过260亿元。整天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琢磨着“骗一笔是一笔”,时间长了,还有哪个世界知名的品牌商敢跟你做生意?

  说白了,电商数据造假这事屡禁不止还是因为收益远大于成本。要想从根源上治理,光靠阶段性的整改还不够。相关部门应建立网上巡查机制、网上“带货”信用体系等,在全网形成常态化的各类数据打假行动,挤干“注水”爆款,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文章关键词:网红带货 数据造假 电商数据 皇帝的新衣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防范网红带货的法律风险

    “淘宝第一主播”薇娅和“口红一哥”李佳琦在双十一预售当天,直播单场销售总额超十三亿元,双十一当天两人直播间观看人次近八千万。叠加明星+主播的双重流量效应加大了电商直播的吸金力度,网红主播在直播间魔性的呐喊“所有人,买它!”,成为2019年电商营销的新标配。

  • "直播带货"问题频出须严把产品质量关

    据媒体报道,天猫“双十一”淘宝直播的爆发让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巨大的利益诱惑,让直播带货“火”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直播带的“货”假冒伪劣产品频出;主播在直播的时候涉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 别让 “网红带货”成为假货的“流量入口”

    近日,某知名网红“带货”现场“翻了车”,号称的“不粘锅”变成了“不!粘锅”。低门槛、高回报的网红直播带货新业态,迅速赚得商家和粉丝的目光,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也容易成为假货的“流量入口”。“双11”临近,消费者更要擦亮眼睛,监管部门也要跟上,把那些掺假的“网红”和商家逐一“拉黑”。

  • 网红“带货”,出了问题有人管了

    网红,说到底是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性进行广告宣传。对其中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查处

  • “网红带货”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形式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网红应运而生,网红带货这种门槛低、高回报的销售形式迅速赢得商家青睐。然而,虚假宣传骗消费者购买低劣产品、直播数据造假骗商家多给广告费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慢新闻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中国驻法国使馆委托采购口罩?官方辟谣:别上当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