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访  > 正文

“炒鞋”是桩好生意?律师提醒:谨防馅饼变陷阱

2021-04-30 14:33:19   来源:人民网

5034

近日来,“炒鞋”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次“炒鞋”客盯上了物美价廉的国产球鞋,部分限量款球鞋甚至被炒出数十倍的溢价。为什么会有人热衷“炒鞋”?“炒鞋”真能赚钱吗?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此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炒鞋”并非是挣钱的好生意

  喜爱球鞋的消费者常有这样的感慨:心仪的限量款球鞋往往无法原价抢到,如想得到就得去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加价购买。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上有“炒鞋”行为的存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炒鞋”的生意由来已久,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其商业逻辑是“炒鞋”客通过囤积限量款鞋品并炒作其价格的方式,人为地造成供需关系失衡,最终达到获利目的。

  这段时间,由于多种原因,“炒鞋”客们将目光从国外品牌转移到了国产品牌的限量版球鞋上。

  “一双原价1500块的鞋,抢到了再卖出去就能赚好几倍,这钱谁不想赚啊?”一名曾经的“炒鞋”者李先生向强国论坛坦言,每当有新款限量款球鞋发售,“大庄家”和“小散户”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批量扫货、囤货,待价格炒作到高点时再抛售。

  “炒鞋”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他们能否都赚得到钱呢?这位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年‘炒鞋’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炒鞋’客也拿不到一手资源,只能从同行手上高价拿货,押注买进货品的价格涨势。这种赌价并非稳操胜券,很多高价拿到的鞋属于有价无市,没有新买家,只能“砸”在手里。参与‘炒鞋’的人中十个就有七个人赔钱,这成了个无底洞,我玩不起,就退出了。”

  据调查,像李先生这样入市最后没有挣到钱的“炒鞋”客为数不少。“炒鞋”并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高价接盘者常常将自己置于白忙一场的赔钱境地。

  谨防因“炒鞋”触碰法律红线

  “‘炒鞋’看起来像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馅饼,但实际上却可能是一个陷阱。”上海锦天城(郑州)律师事务所王文博律师提醒,“炒鞋”行为可能会带来多种法律风险:当“炒鞋”客的交易额或利润达到一定数额时,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如果说行为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设置价格壁垒或者区域销售障碍,还可能构成垄断行为,或者是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如果在“炒鞋”的过程中“无货空炒”则可能构成传销或诈骗;大量集结他人的资金用于“炒鞋”,还有可能会构成非法集资。

  近年来,“炒鞋”相关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目标群体朝着低龄化发展,受害者也多以在读高中生、大学生为主。江苏镇江曾发生一起关于“炒鞋”的诈骗案件,“95后”殷某的“炒鞋”生意貌似做得风生水起,不少人都想要跟着他“发财”。但好景不长,殷某终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后,殷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判罚人民币15万元。这个案子为那些梦想通过“炒鞋”发财的人敲响了警钟。

  “‘炒鞋’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营销手段。”在朱巍看来,“炒鞋”客通过人为操控市场供求,炒作商品价格的行为本身属于不正当得利,是应该被管理约束的经营行为。

  “炒鞋”市场监管亟需加强

  近年来,虚空的“炒鞋”之风日盛,受到了多家媒体的曝光,也引起了相关监管机构的注意。

  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曾发布一份《警惕“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该简报提出警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相关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在舆论压力下,尽管这次的“天价球鞋”终以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下架处理而告一段落。“炒鞋”乱象依然存在,社会各方呼吁市场管理部门对“炒鞋”行为加强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必须稳准狠地依法严惩构成犯罪的“炒鞋”行为。只有如此,才能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利,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打造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的球鞋市场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要勇于担当,挺身而出,依法运用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等法定权力,消除二手球鞋市场的监管漏洞,加强事先与事中监管,铸造监管合力,清除“炒鞋”潜规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的信用奖惩机制是监管的有效抓手。只有惩恶扬善,才能提升监管公信。(方经纶)

 
文章关键词:炒鞋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炒鞋”当心“鸡飞蛋打”

    千元国潮球鞋被炒至数万元,让“炒鞋”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部分运动鞋被炒出原价几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炒鞋”真能赚钱吗?“炒鞋”行为是否违法,存在哪些风险,《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采访专家进行解析。

  • “炒鞋”转战国产品牌 暴涨31倍当心“鸡飞蛋打”

    近日,在一些网络电商平台上,部分运动鞋被“炒”出原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炒鞋”行为是否违法,它存在哪些风险,记者采访专家进行了解析。

  • 一包茶可以在郑州买套房?!炒茶到底有多疯狂?

    记者近期调查了茶叶市场营销乱象,发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茶叶被贴上了五花八门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

  • 想要一夜暴富?揭开“炒鞋”潮背后的投机陷阱

    不久前,“炒鞋客”们将目光集中到国产球鞋上,如李宁等一些品牌球鞋一夜之间价格暴涨,也让“炒鞋”再次成为业内的热议话题。

  • 揭开“炒鞋”潮背后的投机陷阱

    不久前,“炒鞋客”们将目光集中到国产球鞋上,如李宁等一些品牌球鞋一夜之间价格暴涨,也让“炒鞋”再次成为业内的热议话题。

  • 炒房绝不会稳赚不赔

    深圳七部门严查“深房理”违规炒房,释放坚持“房住不炒”的强烈信心。炒房风险不断暴露,炒房绝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房地产调控要持续细化调控措施,提升调控精准度,不断堵住监管漏洞,把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真严查,真打击,真处罚。

  • 炒茶

  • 疯狂的“炒鞋”:95后靠卖鞋诈骗上百万,获刑10年半

    近日,《人民法院报》公布了一桩“炒鞋”诈骗案的细节:涉案双方都是95后大学生,诈骗金额高达137万元。“炒鞋”之疯狂,再次刷新人们的想象。

  • 茶叶需要“炒做”不需要“炒作”

    鼓吹“山头茶”“特效茶”,盛行“办事茶”“送礼茶”,渲染“投资茶”“金融茶”……春茶上市时节,记者对茶叶市场调查发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很多已超越饮用范畴,甚至沦为类金融产品流通。

  • 遏制投机炒房应强化协防联控

    近期,关于“炒房江湖”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即便过去几年热点城市住房限购又限贷,管理措施在持续完善,“炒房江湖”仍能通过落户、代持、代缴社保、假结婚等,绕过房地产调控管理要求,获得购房和首套房贷资格,并进行投机炒作,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炒房行为进行协防联控的必要性。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