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麦当劳宣布,将与著名华裔设计师推出联名产品。消息爆出后,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的人在网上为其“打call”,表达自己想要拥有的愿望;有的人看着5888元的高价望而止步,直言“买得起还要抢得到,但是买它有必要吗?”
其实,作为跨界的常规操作,各个品牌推出联名款、周边产品,早已不稀奇,其声势有时甚至超过了品牌产品本身。如星巴克的杯子、肯德基的玩具、大白兔的润唇膏等都在售卖时一款难求。
一方面是大品牌在跨界、周边的路上“玩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则是越远离品牌原本生意的跨界产品,越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无论如何,跨界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跨界营销呢?
相比传统单纯依靠砸钱打广告的模式,跨界营销显然成为企业进行品牌传播的“新宠”。其实,跨界营销作为企业的竞争营销手段,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本身无可厚非。更何况,对企业来说,通过强强联合提升曝光度、取得双赢效果,何乐而不为。
但是,跨界营销产品却因常与限量、高价、名牌等挂钩,频频引发消费争议。分析来看,这些争议背后,主要是不同消费观念的交锋。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随之提高,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理念。有的人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更看重实用性,因而多持质疑否定态度;有的人看重的是产品的纪念价值、收藏价值,因而支持购买。二者本无对错之分,只是效用不同。
要知道,最终做出消费选择的还是消费者个人。只要大家能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谨记理性判断和选择,对待企业的各种营销手段,做到不盲目跟风、不冲动消费就可以了。如果认为不值得,可看个热闹;认为值得而选择尝试,也未尝不可。 (张冬梅)
原标题:麦当劳高价“菜篮子”,该怎么看
麦当劳已经不满足于把巨无霸印在T恤上、薯条做成冰箱贴和手提包了。日前,麦当劳宣布,将与著名华裔设计师推出联名产品,其中包括售价99元的黑金M手包,以及全球限量300只、售价5888元的黑金篮子。目前商品已经在电商平台上架,12月10日零点正式开售。
在美国本土,为了赶上圣诞购物季这一波大潮,麦当劳干脆直接开了一家周边网店,帽子、袜子、雨伞、T恤一应俱全。在外人看来,麦当劳一波又一波的周边产品总是不免跟奇葩沾边,但在内行人眼里,麦当劳奇葩周边的内核却是品牌的IP化。